BING
斯是陋室,唯吾芳馨

碎碎

清风念

停下「我觉得我还缺什么」。 是唯一的,自由。
thread3 小时前
相遇,即是恩典。 无一例外。
thread1 天前
想蕴(思考)是受蕴的思维合理化。 行蕴(意志)是想蕴的行动表达。 它永远无法描述:事实是什么。 它只能为「我舒服」或者「我不舒服」编造自洽的逻辑。 也就是:当我们尝试解释情绪,其实永远都在强化一种毫无异议的偏见。 这其实是,在变相强化自我的叙事结构,也就是对自我的认同会更加深入。我执更强烈。 思维绝非一种真实,而是基于「自我本位」的偏见。尝试把这些写出来,就能轻易地发现,这些概念与符号串起的词汇和描述,全部都是相对的,而那个用于被参照的坐标,就是「我的感受」。 这样的模式让「自我」稳固,让生存策略合理化。 也可以知道,当问「你为什么喜欢我」,这份解释只会指向解释者的匮乏、缺口、偏好、需要、经验、潜意识、投射、业,而不会和外部对象有丝毫关系。 对「受」的觉察,是唯一的关键,它决定了业会不会发生。它就是业的开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心甘情愿地,不再相信头脑的语言。 这种心甘情愿,在一种相对中,让它无条件地放弃。 放弃头脑,放弃意志,放弃「为什么」。
thread1 天前
情愫,犹如跳蚤。
thread2 天前
Tikkhapaññā 翻译过来是:慧根极利。 汉传佛教有个不完全近似的本土词汇叫:世智辩聪。 当然这个词描述的是障碍的一种表现,而非原因。 佛陀也表达过类似:利根有利根独特的障碍。 特征是:聪明、归纳推理快、善分析、高度敏感、观察锐利、反应敏捷、迅速理解、表达无碍、想蕴极强。 会造成:想蕴,也就是思维世界的过度膨胀,成为认知防御、生活策略、情绪处理、自我认同、自我稳定,的强大源头。 表现上:所知障、Judge 频繁、没耐心、优越感、情绪波动大、心理压力频繁、难实修、无收益、正念或觉知难度很高。甚至只是世间单纯的情绪处理都会有问题。 技术上,要特别地对治: 1. 极大概率不适合禅宗,会强化「想蕴」,会很危险 2. 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大量练习 śamatha,大量练习「止」 3. 修四念住时,观心,会非常非常容易变成「思考心」,就又去强化了「想蕴」。所以身、受是最适合的,和隆波帕默的建议一样:花更多更多精力,观身和受,不断练习 每个个体的结构差异都很大,即便是这些文字,也都包含了无法量化的模糊。 每个人应该靠实践,探索那条独特的路,甚至宗教之外。
thread4 天前
思维过快的特点,会把「极快的思维识别」误解为「正念」,把「标签归纳」误解为「体验」。 其实那是识蕴在高速运作,它在自己认自己,而不是在观察「受」。 所以,一开始,一定要慢下来。 用 3 倍的时间吃一顿饭。 吃饭太难,就慢慢喝一杯水。
thread4 天前
坏消息是,你在空中坠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抓住,也没有降落伞。 好消息是,根本就没有地面。
thread5 天前
除了觉性,没有任何值得追随。
thread6 天前
身体坐不住,要站起来,要走一走,因为它想逃离某种感受。 心总想做选择,纠结于做选择,焦虑于做选择,它总是停不下想要去计划、思考、行动、掌控,因为它想逃离某种当下。 这个当下,可能是自我认为受到了伤害,也可能是单纯的寂静。 寂静,让心没有了可以抓取攀缘的对象,自我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想逃,想回到熟悉的模式里去。 某种角度,这比受伤或膨胀更为难熬,它正在直观地面对真相,就像那个对深渊的凝视,是任何一种智慧生命最深入的恐慌。 心理结构与精神分析在这里已经没有了意义,甚至略显荒谬。 唯一,唯一,能做的,就是,凝视。 如果没有能力,那还是要, 心甘情愿,回到呼吸。 只需要三十秒,就足以短暂地瞥见一抹存在的真相。
thread6 天前
风,被关在密室里,会立即死亡。 但遇到森林,山谷,它可以慢慢停下。 想调伏风,要创造合适的森林,找到合适的山谷。
thread6 天前
在注意力无缘可逃的绝对寂静中。 闭关,就发生了。
thread1 周前
具象化。
[10]
thread1 周前
这一年都快结束了,在世俗各种情里缠绕了很久,也陷在思辨的海洋里太久。 到今天,最大的变化,是,开始享受呼吸了。 而且是最近才发生的。没事就会想回到呼吸,有事也倾向于回到呼吸。欲望来了走了满足没满足都想回到呼吸。 观的力量也在增长,卡顿感明显变多了。 不再有一种「任务」般的压迫感,不再有「该做没做」的焦虑,这对一个极度 NFJ 的人来说,无比的难得。 也得益于某个网络博主的禅修分享,使我猛然意识到细微的自律,或者说自然的行为,其实是生命态度的直接体现。 也就是,那些无需刻意而已经融入习惯的事,就是态度的底色。 我在自己的态度中直接看到了逃避、敷衍、自欺。 同时也在有限的头脑中看到了它的局限,与某种不可能。 所以,回到呼吸。
thread1 周前
路上遇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净土居士。 在蓝毗尼捡了好多天的垃圾了。非常质朴的一个人,身着朴素,言谈诚恳。几乎没有任何专业或学术的词汇,但能明确感受到,他活得相当诚实和认真。 对自己的信仰非常虔诚,能通过他的行为行动,感受到很强大的「菩提心」,或者说一种愿望,种种行动都在释放这种愿望的力量。 他告诉我,福报来得很快:开突突的、卖冰激凌的、守门票的警卫,都对他免费恩惠。 提起一些根本性的环保问题,他也能很好地用「福报」和「资粮」来自洽。 想起在宗萨的《朝圣》里有看到过一些朝圣的建议,但第一次看到真的有人在做,而且做得如此认真,如此享受,如此踏实。 我有一些惭愧,把太多的心用在了分析上,用在外在执取上,用在内在纠缠上,不再简单也不再干净,不算麻木但倍感疲惫。 想做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把知道的全扔掉,把要求的全放下。 临别前,我毫无保留地祝福了他。他就正在他的净土里,这就够了。
thread1 周前
如果修持有失败,它会来自: 对欲望不诚实, 抗拒不接纳, 基于恐惧而逃避外缘, 从不观察。
thread1 周前
抗拒,这种力量。 会自然地把一堆散乱、抽象的念流, 在无形中,创造为一个不可抗拒的实体。 它就有了力量,力量表达为执着。 抗拒的反面,认同,也完全一样。
thread1 周前
纠结时。 比选什么、去哪里,更重要的是:赤裸的诚实。 诚实、观察,不压抑、不投入、不逃避,就是最强的解咒。 让业流动,看业流动。
thread1 周前
世界和平。 #lumbini
[7]
thread1 周前
如此刻。 企图心,自然放下的时候。 有一点点 tadaṅga-nibbāna 的味道。 这种放下,对我很珍贵。它只能自然发生,一丁点多余的「想要」都会让它瞬间消失。 特别是那个「想要求道」的心。 甚至「想要保持它」的那个心。 一个本身就存在的东西,拼尽全力也不可能得到。 在某些特殊的阶段,开悟、证悟,也会成为烦恼。甚至成了妄想症。 困在一个自己制造的精神漩涡里,又去为困境找答案,一个道,一个没得道的我,一个求道的轨迹,我我我,就在那里循环运作、卡顿。 有那么一点荒诞。
thread1 周前
公交车真香。
thread1 周前
磨刀石。
[2]
thread1 周前
诺大的横河平原。
thread1 周前
7 个孩子,我只买了 5 个冰淇凌。 于是孩子们茫然了起来。 我问他们:如果你们不愿意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我为什么要分享给你们? 有了翻译,孩子们分享了。 但又开始乱丢垃圾了。
thread1 周前
每个独特的体,都有特别的道。 呼吸间的道,念之间的道。 显得繁杂的仪轨声音,造了攀缘,又执识蕴,概念与群体的负担压得有点烦闷。 索性走出来,拔掉蜘蛛网,系上新哈达。 这一刻,人潮汹涌,却异常平静。 悉达多去了森林里,在那时,他只能去森林里。
thread1 周前
原创会杀人的菩萨
会杀人的菩萨中文

才是菩萨

2 个月前7441无色庵
原创无我不是共识
无我不是共识中文

它要么是个人事实,要么不是。

2 个月前4410无色庵
原创文化的积重与偏见
文化的积重与偏见中文

与正本清源

2 个月前5951无色庵
原创当下即安
当下即安中文

第一束光洒在天台,微风来。

2 个月前4000无色庵
原创科学的尽头是态度
科学的尽头是态度中文

科学的尽头,不一定是神学。

2 个月前4420无色庵
原创无我不是 Egoless
无我不是 Egoless中文

而是 Anattā

2 个月前8221无色庵
原创信仰不因恐惧而存在
信仰不因恐惧而存在中文

信仰就是实践本身

2 个月前1,4961无色庵
原创世间无解的矛与盾
世间无解的矛与盾中文

面对、理解、接纳、处理、放下。

2 个月前6280无色庵
原创先别急着做些什么
先别急着做些什么中文

先停下来,去看、听、读、问。

3 个月前4470无色庵
原创佛不需要你的皈依
佛不需要你的皈依中文

如果你皈依的是某个上师、某种符号、或某类形式...

3 个月前5860无色庵
原创真理的幻觉
真理的幻觉中文

人人并非生来平等,人生来只是具有争取平等的可能性。

3 个月前6280无色庵
原创两扇大门
两扇大门中文

一扇门通往「爱与自由」

3 个月前5750无色庵
原创造心里的浮屠
造心里的浮屠中文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4 个月前6881无色庵
原创自胜者强
自胜者强中文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 个月前7190无色庵
原创逻辑与智慧
逻辑与智慧中文

心怀柔软,报以蔷薇

4 个月前8395无色庵
原创真的相
真的相中文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见身心的实相

1 年前5,2801无色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