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
斯是陋室,唯吾芳馨
原创

造心里的浮屠

共 925 字,需阅读 2 分钟2025/07/23 下午103 次阅读

浮屠 ,就是佛塔。

建造佛塔的功德就如古时的抄写经文,它扩大了流通性,增强了传播力,间接为世间提供了更多走向真理的可能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那如果是救狗一命呢?救苍蝇、蚊子、老鼠、蟑螂一命呢?

无论是谈论善良、爱心,或慈悲,它的边界在哪里?是人类?是动物?还是有智慧与无智慧的一切生命?亦或是附加哪些条件?

对一只狗伸出援手,常被赞美为「有爱心」;而对一只蚊子不加杀戮,却常被视为「矫情」或「软弱」。

如果我们愿意短暂地放下与生俱来的「人类中心」视角,诚实地去看,会发现:蚊子并没有比狗更想死,也没有更不怕痛。

所有的分别差异,实际上只是存在于我们的人类立场、审美与利益之中。

其实只要不把自己限定为「人」,任何生命都值得救,值得为之付出。

决定不去打死一只蚊子,也许是比抄经文更有用的「善护念」。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

  • 每一个「放过」生命的瞬间,都是在训练自身的觉察、克制与同理心。
  • 对一只蚊子的「慈悲」,反映的是自身对冲动、恐惧与厌恶的转化能力。
  • 每次不杀,都是一次自我结构的柔化,长期而言,它塑造一种「平等又柔软」的心性。

从佛法角度:

  • 不杀生是戒律中最基础的一条,但它不是冷冰冰的命令,而是慈悲的自然外显
  • 被杀的,从来不是「蚊子」这个现象,而是一个业力具足的生命流转。
  • 比蚊子更早被杀死的是内心柔化的可能性,以及不假思索种下的业与苦因

无论从现代心理学的阐述,还是上座部的修行路径,它都非常科学地「有用」,这就是「功德」的事实逻辑。


一个个微小的决定,一次次微妙的转换,就是一座座心中的浮屠。

它们无需被看见,也不必被赞美。

它们只需要真实地存在,成为内在持续生长的力量。


在抖音为「见义勇为」点赞的同时,不妨试试去做蚊蝇、老鼠、蟑螂的英雄吧。

(完)

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 https://surmon.me/article/290
1 / 1 条看法
访客身份
在下有一拙见,不知...
  • Surmon
    Surmon🇸🇬SGSingaporemacOSChrome

    一砖一瓦的慈悲,在黄昏与黎明之间生长。

    并非所有救赎都配有姓名,有些光,习惯在暗处发烫。

    蚊子翅膀上的经文,比金箔更接近天空。

    当你说「这也是生命」时,菩提树突然,在混凝土缝隙里,抽出了新芽。

    功德簿偏爱沉默的施主——

    • 那些给蝎子让路的人
    • 在暴雨前为蚂蚁搬家的人
    • 把杀虫剂换成纱窗的人

    他们体内有塔,层层叠叠,没有香火,却住满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