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是陋室,唯吾芳馨
  • surmon_sattva
    4 小时前

    真诚之上,还有一种姿态,叫慈悲。

    维持适当的幻觉,尊重彼此的软弱,为困境找实际的出路。

  • surmon_sattva
    14 小时前

    愿,众有情,离苦。

    https://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3144650_17929021407114431_5602124037819267915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1&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RkVFRC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JLNyi_rsEDUQ7kNvwFAzTn6&_nc_oc=AdmdGr8JZcw5pgzRTNyIy2jjH0erqdtjNi1zsH7GJvOZfORf4GzIH5yRyRSGJ_mwrQPauyfnT-7OjalFi_smTC5a&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o24NpWuFKy0gJrmD810Lfg&oh=00_Afde-pbjR8R0u2zI6QAg6fiAr9oVjXgHA7YLi1M5yynO2Q&oe=69071DEB
  • 一个白人女孩要去 10 日内观了。

    问我:Duḥkha 就是 suffering,对吗?

    很遗憾。Happyness also Duḥkha.

  • 枷锁,就是精神创造中的,运行模式。

    有:后悔、忧虑、目光、完美、应该。

    还有更多,所有印证、确认、强调自我的模式,都是枷锁。

    这在世间,与出世间,都成立。

  • 付出者对付出的贪着,就会激发收获者对索取的贪着。

    这就是,道不轻传,的原因。

    https://scontent-sin11-1.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68890315_17928543840114431_9019003450358284149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4&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xaQxSEKoiXIQ7kNvwEIydXB&_nc_oc=Adl0301g5lkcQZa-gUJ2Ii2RHq3-lQKyK27lfUKCM8dh3b9cYYD1F_G4zku8qd0xSks2x_ZFrPT9Jfghd6zxVlH_&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11-1.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o24NpWuFKy0gJrmD810Lfg&oh=00_AfepkZ-LC4ng216Pej9_5qce-DAxis5_zGMk1BVqegw3bA&oe=690723CC
  • 菩萨要面对世人,而阿罗汉要面对的,是出世的人。

    阿罗汉,是征战沙场的将军。是骨架、消瘦、迅猛、有力。

    这就是骨骼清奇。

  • 空性就是打脸一切对空性的理解。

  • 广袤之心,友善之辞,以慈悲根性奉献终生。

    — 佛陀

  • surmon_sattva
    10 小时前

    如果一个人有百分百的边界感,起心动念中都没有侵犯边界的念头。

    TA 很可能就是证悟了。

    就如,弘一法师。

  • 如理作意,就是审慎、观察、不自欺,以三法印经受一切。

    在所有的精神创造中,都如理作意。就是,善护念。

  • 出离,是极大的善法。

  • Buddha never created any religion.

  • 无批判,是断分别。 无评判,是断认识。

    感受阳光雨露,不是活在当下。有名字,有描述,头脑已经先于一切在工作了。

    观察感受本身,才能在当下。

    也就是,名色法的名法。精神活动只能被观察,无法被信任。

  • 只要一个人还在被注意力的散乱所困,所支配。 TA 就没有得道。

    什么是散乱?一切的思维、情绪,一切的精神活动,都是散乱。

    感知到无认知的当下那个瞬间,就是见道的瞬间。

    注意力只能被观察,不能被彻底控制,控制只会导致压抑和反噬。

    这就是道。

  • 情绪是信使,而非仇敌。

  • 苦、集、灭、道,是在一个个瞬间发生的。

    正如,苦、集、生、造,也是在生活中持续流转的。

    定的一瞬间,观的一瞬间,觉悟就在发生。 生的一刹那,造的一刹那,无明就在眼前。

    开悟,就不是一种持续的思维状态。 而是连续不断的,止,和观。

  • surmon_sattva
    13 小时前

    鲜衣,怒马,少年郎。

    https://scontent-sin6-2.cdninstagram.com/v/t51.71878-15/573711059_1823819491567324_952122691364403765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9&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GQd1BjS1aAQ7kNvwHRlci_&_nc_oc=AdlxWqYuj6GMm33IhpV69EG9EXXCgoLNehrTv9iP-umGL5I7dWa9zdPPeJ5h2RuZbkfoUpdBZOJLAXWW4DraFEyQ&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6-2.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o24NpWuFKy0gJrmD810Lfg&oh=00_AffSurpxPexNcRRsAXjNQdLLknGpVDv_M9kAYZ-dJjkhbw&oe=690716E3
  • 人,不是在经历事实,而是在经历自己的精神创造。 任何一种角度、解读、感受,都是这样的创造。

    道德、暗合,就是一种创造共识,但并非真相。

    没有真相。 真相就是,一切都是现象与偏见。

    孔夫子很早就知道了:求仁得仁。

    https://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1902763_17928883041114431_6890948788531780574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8&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RkVFRC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ZNAhAgm6cTMQ7kNvwGoHe1Q&_nc_oc=AdkgZpAjbh0c97UBC4mA53tyBtOts_8ezSPmXQz44PkkIpKRK9w2MRcMnwPv3rqyf9ZWCI9oGQdUs6fo4Jl23Ve7&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o24NpWuFKy0gJrmD810Lfg&oh=00_AffGNwNi9P49JjIhBarKekjKhb7qByA2AOqaS4SkrPm1Xw&oe=69070250
  • 出离心,就是道法的初心。

    https://scontent-sin2-1.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2289732_17928721866114431_5093936663795766811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0&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RkVFRC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JncEfWaI1m4Q7kNvwFjqkPg&_nc_oc=AdmnytT_GaWRo92Ilf01S1rZZt-DpnhvE4O74363hQ7cs1uj1rljHPki7lXuhOHbrkieiULXeLmn6-lzYwP05EBq&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2-1.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o24NpWuFKy0gJrmD810Lfg&oh=00_AfcDbHLelJ_HtgzgdN4EJMm1UiHKDp6HvSgkZbJZWFy7iQ&oe=69071587
  • 亚洲大陆的另一端,已经深夜了。

    一个人,一双腿,又要走多远,走多久,才能与自己在一起,与天地在一起。

    六字真言,又会吹向哪里?

  • 从人格来说,还未曾遇到任何一位及格的大陆华人。

    只有遍地的巨婴,与不同病症的精神患者。

  • 快感,来自滤镜。 滤镜,来自投射。 投射,来自匮乏。

    匮乏,来自无明。

    无无明,故,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觉醒之能力,是为佛。 觉醒之道路,是为法。 将自我身心投入者,是为僧。

    — 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