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是陋室,唯吾芳馨
  • 人很难通过思维的自我审视,主动发现问题。

    这来自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合适的时机,适当地参与外缘的接触,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

    其实是,有了外部环境的对照,才能发现那些潜藏的,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不同。

    比如,对待禅修的态度。

    能反映自我负责的意愿,反映意志力,反映信心,反映不经修饰的现实。

    而这些东西是无法通过独处客观认识的。

  • 人们对佛陀的理解,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们是如何接近他的。

    破落的乡镇,简陋的房屋,荒凉的土地。

    也许在诉说那个神殿之下的,泥泞、挣扎、内耗、绝望、无助、阻力、无奈。

  • 利用偶像崇拜,或精神崇拜,去去除自我。 是一件危险的事。

    更可能的走向是,自我变得隐晦又膨胀。

  • 没有哪种方式能轻易穿越迷雾,没有哪条路线能轻易通往灵魂深处。

    停下来,才能。

  • 当我要去寺庙,并非寺庙先存在,而是「我」在意识中创造出了寺庙、对寺庙的需要、需要寺庙的我,于是这三个东西媾和在一起,成就了识的变现,业的实现。

    那个「想」发生的瞬间,一切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一切都在于那一个瞬间。无论去没去,背后对精神和物质现象的强调认同就已经发生了,需要被制造了,主体被制造了,执着被制造了,一个妄想开始产生影响了。

    有多少个这样的瞬间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所谓的「现实」。

    名色法的交和颠倒,这就是最大的幻象。

    轻易地赞叹法,又不经意回到了逻辑的精密,又变成了智识的幻觉。

    那种如梦初醒的感受已经不在了,受识蕴强,业习顽固,知幻并不能即离,但可以指点方向。

    缺少什么,已经非常清楚。

  • 冥想,总是在专注所缘。

    当专注成为一种习惯,开始能发现自己没有在专注所愿,正念就发生了。

    正念,就成了「知道自己没有在专注」。

  • 在世间法中游荡的终点。

    无非是,一场空。

    精于观察、判断、操控。 熟于人性、心理、活动。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就是另一个可悲的真相,无意义之苦。

  • 智慧之眼,慈悲之眼。

    #nepal #buddhaseyes

    https://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2192948_18407179099186677_4246954678952145063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1&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QLQkkOBP17kQ7kNvwFYAg_p&_nc_oc=Adk0Aml_sUfYv2DSFxu3llDhPEce-Brsi3AcJKuQRbBUQbqmx9ruCzvaMtE4ExisY2Oe8LO4NzwgNfDvMXELZnlL&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vcRfXodQhpPs3bJWBa-Hfg&oh=00_Afhm8lmSuWfRX9kln4xWtwc2uCHmAspj2tdtWfATaTkixg&oe=691A4ACC
  • 最近,重新理解了「大道至简」。

    就是,回到呼吸。

    再无其他。

  • 五蕴,六感,十八界。物理上是无法切断的。

    但认同可以切断。

    归根结底,是认不认那个「我」的问题。

    任何对念头的认同,都是业、苦的来源。

    包括情绪、思考、进步、疗愈、成长、更好的自己、活出自我、主体性... 甚至语言本身,都是对自我的认同。

    这种认同,渗透在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瞬间。

    禅修,就是用刻意的力量,增加那个没有认同的间隙。

    把它从 0% 活到 100%。

  • 恒河平原北岸,公路平坦了许多,明显感觉到经济更加发达,人文质朴了一个巨量级。

    观光客大多是一日游,大多数在遗迹打完卡就走了。

    我倒是更在意,20 公里开外的迦毗罗卫,那才是承载鲜活生命奋斗史的圣地。

    净饭王、牧儿、罗睺罗...

    https://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6118237_17930596491114431_9222388427099842930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8&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GrnOU0rHJYYQ7kNvwHr3tbY&_nc_oc=AdmFsZH2qaclgsavxbVvzx7CXoRmjd7scUi8i35eZ_47lkLre153nsi13zcl5Cn2sL8SXPO3CTDby4OIqWp6ezSN&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vcRfXodQhpPs3bJWBa-Hfg&oh=00_Afg_92lVR4Bkr4Xl9o1Xn5a4wD5BREVVjm5Y9CJyRB5NCw&oe=691A47A1
  • 好、坏,是二元对立下的人造概念。

    它既来自生理认识本能,也来自社会与文化的精心钩织。目的是什么,是存续,长久地存续,为了秩序,为了合作。

    真,不是概念,是存在的状态。

    它一定超越一切,包括最为浅薄的道德秩序。

    自然规律,不会偏爱好与坏,那是人道。

    真道,才与自然吻合。

    活在真道的人,就是真人,是成就者。

  • 现在遇到学中文的白人,直接就甩出韦氏拼音。

    简单粗暴,高效省事。

    https://scontent-sin6-1.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3942111_17929949580114431_2864100462859570482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11&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Q-in0poLQnkQ7kNvwF4FZmm&_nc_oc=AdlemRFBqN_mqruosstBYYMspX8X7A4J4306Uq4_4qNmCiSv3jBUPr_zssKzdmjJgruxhHEYZmpIejXGCiNI4TAj&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6-1.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vcRfXodQhpPs3bJWBa-Hfg&oh=00_AfjLOhf2gt5uIm0XW8YUJCm-Cd7mcaIGxkxk2ULUlCiaiA&oe=691A733D
  • 慈悲是无我的结果。

    换句话说,慈悲,是开悟者的专利。是存在论属性,不是具体的行为。

    慈悲不是学习来的。

    修行,无论开始多久,无论以何入道,更应该学会「划清界限」,这才是不被强调的实际。

    对于中国人,就该从清晰的边界感开始。

  • Namo tassa.

    #nepal #dhampus

    https://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2987916_18407169124186677_7996155752214886386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8&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DQBrl5D8AaoQ7kNvwHER-GX&_nc_oc=Adl7_87f3ps9NTxtEitVLmDEXVPSFuk5s8mEaOvLQWWP2srnvSflHiQVWmJoKgQViVPdDRrGb_2CU7hd4KmX1As4&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11-2.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vcRfXodQhpPs3bJWBa-Hfg&oh=00_Afi7buFbuyCucHX7zSc3IXhvIUVTLncqrujlPPAN7l6PRg&oe=691A7B8F
  • 观察与 Judge 的区别是,Judge 是在以「我见」观察他人。

    Judge 的结论可能没问题,但态度是有害的,它是一种强调自我、强化自我的行为。

    要看到「一个 Judge 又发生了」,就成了觉察。

    真道场就产生了。

  • 纠结,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不是思辨、选择、经验的窗口,不是学习如何选择的窗口。

    而是,觉察,选择的背后,背后的动机,动机的虚妄,的窗口。

    如果面临选择,可以把人逼疯,疯掉的尽头就是答案。

    就是,狂心顿歇。

  • 边界感,就是对业、因果的判断预知能力,的一种表现。

  • 一決,一切,了。

    https://scontent-sin2-1.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5773169_18408561610186677_6505913762878030459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0&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EbvJzQuwoZ8Q7kNvwFhT8kP&_nc_oc=AdlmskMkQvy4nL4pz56cw2pcLZcTao3zwpFjGSvGQ4LebK0iboMj7ySnOqmIxHJhNZ68AnT8IsrZPq9SZNGjfwC_&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2-1.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vcRfXodQhpPs3bJWBa-Hfg&oh=00_AfiSCWk6mlsYUAmEF6LZCtmT0fWG612kHnEJJ55wq71otg&oe=691A7BB8
  • 利他,是人天善法,是让自我活得好一点的规律。

    利他,和慈悲没有关系,慈悲只和我执有关系。

    因为现在,有太多对利他的鼓吹,和自我欺骗。

    绝大部分不包含精准指导的网络宣传,都会让无明更无明。看似在传法,其实就是扯淡,或者赚钱。

    这些是会强化自我的,从一种相到另一种相,有弊无益。

    我非常鼓励,暂时没有出离可能的人,做一个彻头彻尾的俗人。

    不要拿所谓的修行,去制造更多矛盾。

  • 一个人认知他人的边界,恰恰是 TA 认知自己的边界。

    他人对自己的理解,不会超过他人认知自己的程度。

    认知的阶级,客观存在。

    这也是爱的根基。

    深知一个人内在的战争,内在的被动无力,内在的脆弱和自保,内在的欺骗与蒙蔽。

    才有可能,推己及人,产生广博的爱。

    但也只是可能,甚至只是逻辑上的可能。

    因为它来自理性,理性是反感受的。

    感受的转变要如何发生,还是要,走向无我。

    兜兜转转,一切又回到了自身。

    边界、距离、自觉、向内求。

    这是唯一、基本、不会动摇的真谛。

    不用有一分一毫的,改造、纠正外界的动机。

    一切对外界的力,都是多余的。

  • @jyunamaste

    离开熟悉的一切,去荒漠里,成为罗盘。

    #nepal

    https://scontent-sin6-2.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5641248_18407263051186677_618762900482661819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09&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2fkwCaKERuMQ7kNvwEzwdYS&_nc_oc=AdnGTkNvFzJHa7o0OQHRSs2iY-gym1h0rjRpJ8zeFhOKtHkaveui-Cc-5Th_-sjg7F24ySK6xO0eTANhnLgo930X&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6-2.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vcRfXodQhpPs3bJWBa-Hfg&oh=00_AfhBkEc-g-IRgjFFsayeJLn7lvFjRbFLNphxKLpiUocn8g&oe=691A54CD
  • नमस्ते

    #népal #kathmandu

    https://scontent-sin6-1.cdninstagram.com/v/t51.82787-15/572667262_18407134492186677_3656545189949146761_n.jpg?stp=dst-jpg_e35_tt6&_nc_cat=111&ccb=1-7&_nc_sid=18de74&efg=eyJlZmdfdGFnIjoiQ0FST1VTRUxfSVRFTS5iZXN0X2ltYWdlX3VybGdlbi5DMyJ9&_nc_ohc=iMv7W-SEUeEQ7kNvwHR8PSA&_nc_oc=AdnrSvgT7-54Rvv0q0h7kPKiRqiUj0HXTzQ3OBQBFurlJjfiCcBxDCjeohfDpQiGK6gOTSimYV704x_45SQxdvhV&_nc_zt=23&_nc_ht=scontent-sin6-1.cdninstagram.com&edm=ACx9VUEEAAAA&_nc_gid=vcRfXodQhpPs3bJWBa-Hfg&oh=00_AfjVU1iQhU6B1oeV-gm2cLKHRkp1VhzwwsGqA3R6-umM8w&oe=691A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