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
斯是陋室,唯吾芳馨
原创

谁是众生?

共 1,873 字,需阅读 5 分钟2024/02/10 下午2,768 次阅读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人和一辆汽车,某天这个人不存在了,那么 “汽车” 这个概念也不存在了,因为 “汽车” 概念的存在依赖于一个定义的赋予者(观察者),而非本自独立存在

如果定义不存在了,“汽车” 会成为什么呢?一堆金属原子?粒子夸克?哦,不对,这些 “最小物理单元” 也不存在了,因为创造这些概念的唯一人类也消失了。那么汽车到底成为了什么?树木花草和动物又会成为什么?太阳宇宙与星辰又分别是什么?质子与黑洞呢?

它们也许还是 “存在” 的,但区分它们的概念不存在了。 “汽车” 不存在了,因为对交通的定义和需求不存在了;“豪华汽车” 不存在了,因为通过外物证明自我值得的需求消失了;“美女” 不存在了,因为延续基因和执取自我的欲望也消失了。所以,是谁制造的 “汽车”?又是谁制造的 “豪华汽车”?以及谁制造的 “美女”?

按照唯心论,所有的概念皆由自己的心制造。换句话说,概念的存在即是抗拒的存在,也就是 “我与外部相互隔离,并非一体,甚至处于博弈关系”。那么很显然,对事物现象的定义和标签就是 “我相、人相、众生相” 的表达,也就是 “肉身即我”、“贪着即我” 的自我意识、“Ta 是 Ta,我是我” 主客对立的分别意识、“美丑贫富是非好坏...” 的分别意识

甚至我们并不需要假设 “世界上最后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那 “最后一个人”。事物是否存在、是否被定义并不重要,对于一个不再感知它的意识体来说,就等同于不存在。


根据《金刚经》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只要心中存在对 “他者” 名色与性质的定义与执着,如 “人类就该...”、“此人本性...”、“Ta 就是...”、“这很好”、“那不行”... 等等对于外界的分别与评判便是一种 “着相”。

从 “众生” 的另一种身份含义来看,心中有 “众生”,则意味着自认为自己不是 “众生”,那实际上自己就是众生。如此说来,“众生” 的存在就是因为 “我” 存在,既然肉身五蕴非我,那么 “众生” 也不存在了。 如果 “众生” 不存在了,那么 “佛” 也不存在了,“觉醒” 也就不存在了,“需要我帮助的乞丐”、“等待我去拯救的灵魂”、“该被治愈的童年创伤”、“我配得上的荣誉高光”... 统统都不存在了。

如果我定义自己为白色,那么我见到什么都会区分出 “非白色”;如果我是 “无色”,所见的世界又会是 “有色”;如果我是 “所有色”,那又将会见到 “非所有色”。

而如果我对自己没有定义,则也不会看到外部世界的定义,也就不会存在 “我喜欢......”、“我不喜欢...”、“我讨厌...”、“我憎恨...”。

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真的是 “Ta 不够好”、“Ta 很坏”、“Ta 很讨厌”、“Ta 很棒”、“这很好”、“那很坏”... 吗?哦,只是 “我” 的投射罢了。

金刚经
金刚经

一位朋友说:“修行不是不断寻找太阳的旅程,而是拨开云彩看见太阳的过程”。

是啊,明心见性,明的是无二无执的本心,见的是不生不灭的自性。何来太阳?我就是太阳,人人都是太阳,有情众生都是太阳。

惠能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当然了,我们不是惠能,那我们就学习神秀,与我执战斗就可以了。

“在一个与生俱来的战场上,要么成为人质,要么成为战士。成为人质最简单,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了。”


以一首诗来结束。

一念千山障,一念白云飞。

大日拨缭雾,幡静风未吹。

业熟空果堕,无死亦无回。

露电花开时,寂尘元复归。

救山渡厄水,无畏无啼催。

八万四千眼,大智大慈悲。

愿新的一年,你我拥有一个全新的灵魂,而不只是肥膘与年轮。

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一。

(完)

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 https://surmon.me/article/264
0 / 0 条看法
访客身份
在下有一拙见,不知...
期待你的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