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复制乔布斯
就像别人无法复制你
这篇文字在我多个不同的状态、环境、思考下复合完成,它基于我当下生命最大转折点的思考,请给它一些耐心。
物质很容易理解,基本就是 “看得见”、“摸得到”、“感受得到” 的东西,它可以是构成世界的实体,也可以是某种可量化、可感知的存在,像是一辆汽车、一栋房子,或者我们的身体(以及作出的表情和反应),它也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名字:物件、现实、世俗、生活... 我就把它叫作物质世界吧。
精神,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含义,我将其称之为 “不可观察和感知的事物”,像:思维、感受、情绪、记忆、念头。大部分在创造、传递抽象的事物都可以粗糙地归纳为精神,像音乐、绘画、编程、电影、文字、语言... 为了呼应,那我就把它叫作精神世界。
在 “精神” 这个概念中我刻意排除了 “意识” 这个概念,一是它有歧义,二是在接下来的 “心灵” 部分,最重要的核心就是 “意识”,但那里的意识并不是一种思维程式,它很难通过逻辑的训练或者学习输入得到,它的来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比如
我吃了一顿饭,血糖升高了,力气恢复了,这是满足了我的物质需求;我在吃完饭后去欣赏了一部电影或者一副画,它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青春,深得我心的认同,大脑愉悦了,这是满足了精神需求。
我的身体存在,饭存在,吃饭这个行为可以被你观察到,这是物质世界的行为。
我的身体存在,画上的光线反射存在,我的视线聚焦也可以被你观察到,这也还是属于物质世界。
电影、书画、事物的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思考,在我的经验中增加了新的体悟和情感,只要我的身体不表达,外界永远无法知道,这就属于精神世界。
你可以看到,精神世界一定、也只能借物质世界为工具、途径来表达,物质世界同时又因精神世界的变化而做出选择和改变,像你的购物偏好(物质)就是你价值认同(精神)的表达。
许多学科都有类似的结论,物质和精神是依存互建的关系,就像吃不饱时难以静下心去欣赏一部电影,看电影一定要先解决吃饭的问题。但吃饱了饭人就会想去让自己的大脑再 “开心舒适” 一些,刷抖音、打游戏和写字、看电影、求认同、求尊重、求名利都是一样的精神行为,它们的区别是实现难度的区别,而不是 “级别” 这种价值观维度的区别。
你可以认为:在这个几乎人人都吃得饱饭的时代,人人都有精神追求,人人都在追求精神的愉悦。
不难看出,物质和精神关系紧密,并非独立,实则一体,在中国古代王阳明的语境中他称其之为:“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大概意思是说 “一个(精神)想法念头发生时,一个(物质)行为就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你去做才算开始”,但同时这又建立在高度 “知行合一” 的基础上,也就是人要完全彻底地对自己诚实。
你可能觉得 “知行合一” 很少见到,因为这个世界的群体从来不喜欢特立独行的人,但这个世界的个体又从来不喜欢随波逐流的群体。但每一个群体都是由一个个的个体聚集而成的,这就意味着群体总是充满着违心的虚伪,而个体却充满着懦弱的倔强。
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来说,TA 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精神)都受到知识、文化、语言和难以计数的不可知因素(物质或精神)的影响 ,你可以说 TA 理解到的世界都是自己主观感知和经验的产物,也可以说 TA 看到的世界都是自己的心(精神)的投射,基于这个观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们普遍都活在主观叙事的故事里,或者说都在沉沦于事物的表象。
不相信吗?我来证明给你看。
就像是问你眼前这个苹果怎么样,你的回答大概率是 “甜的、圆的、好吃的、一般的...”,而这些形容词无一不是通过 “对比(分别)” 得到的感受,“甜” 是相对 “不甜” 的,也可以是相对于 “更甜”,你的 “甜” 未必就是别人的 “甜”,你的 “好吃” 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 “无味”,这些结论都来自于你自身对苹果的经验和感受,都是从你的意识出发,是你主观的,而和苹果本身无关,这就是 “沉沦在苹果的表象中”。
我暂且把以上这套常规运作的生命模式合并称之为 “现象世界”。
有现象世界,就有它的对立面,它的对立面就是 “本质世界”(这个词是我随便起的,不必纠结于它的准确性或者与其他哲学概念的歧义)字面就是解释,本质世界就是不受观察和感知影响而存在的世界。
那这颗苹果的本质是什么?可不是说它的分子组成哦,那是人类认识到的它的 “物理学” 的本质,物理学就是研究现象的,所以那称之为 “现象的物理本质” 更合适。这里要说的 “本质” 是它存在的原因,或者说组成它的所有条件,是滋养它的雨水和土壤,是流汗采摘它的农夫,是阳光和肥料... 雨水是云朵水汽转化来的,太阳又是大爆炸后漫长的运动形成的,在这个苹果之后你几乎看得到万物的一切运动,这个一切甚至包含科学远未到达的终极尽头:大爆炸又是怎么来的?如果大爆炸来自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又是谁设计的...
显然这已经进入了不可知领域,但还没完。如果人类直至本局游戏灭亡也无法探究到 “生命的真相” 呢?没有 “真相” 几乎意味着所有当下知识所建立的 “意义” 全都崩塌了,除非你是虫子,否则生命没有任何意外地要走向虚无。向外的探究大概率就是把那些西哲大家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最后给自己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我不是虫子,我也没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领悟到的是:我不知道创造这一切的力量是什么,也不知道它来自哪里,更不知道力量的背后又是什么,但我找到了眼前可观察的这一切的运行规律。
规律就是:在这个看似无限的系统中,所有的事物都在新生和消亡,也许它的总量是不变的,但它的形式一定会不断生和灭。就像那个苹果,它就是无数条件组合产生的结果,它被吃掉或者腐烂后又成为其他生命的因,我的存在就是这颗苹果的存在,我像它一样不可抗拒地诞生,也像他一样无能为力地消亡;我从来没有对这颗苹果的甜或不甜或者腐烂执着过,因为我从来没有假设过 “它会永远存在,我会一直拥有它”,但我在这样假设自己,因为 “存在” 的感受实在太真实了,以至于 “我和苹果一样无常” 成了一种逻辑上的座右铭,而不是根植于意识的生命理解,所以我背负着 “自己好或不好、高价值或低价值” 的判断和执着沉重地活着。
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去看,本质世界的运行无处不在地验证着因果律的有效性。有一个原因就会有一个结果,一个结果也会成为一个新的原因,再导致新的结果,在虚拟的时间线上就像区块链那般牢不可破,贯穿了无数的生命的一生,然后无数这样的生命又这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巨大的因果关系网。
这张网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具体到个人的因果链条上,你可能会发现决定论像真理一样贯穿着你的一生。你的生命就像被设计好的一本故事,无论是你想改变怎么都无法改变,还是轻而易举就改变并获得了某种意义的成功,都像是事先写好的剧本。如果时光倒流,你还是会掉入另一个陷阱,获得另一种成功,你没有能力驾驭的财富即使意外得到了要不了多久也会失去,你以为的错失掉的 “某个可以财务自由的机会” 也并不成立,自由意志在主线任务上就没有获得过支配权,仿佛有一个全知全能的超自然力量存在于那里,预判了你的所有预判。
就像是作为苹果它并不能决定土壤的营养、雨水的量... 甚至从树枝上延伸出的基因也不是它能决定的,它只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如果这颗苹果会思考,它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外部条件唯有接纳,任何的抗拒除了痛苦什么都不会得到,“抗拒” 就是在对这份 “自然的规律” 进行毫无意义的控诉。
当然,人是有充足智力的,它直接表现为有限的自由意志,但在你不明白或者说不接纳 “自己也和苹果一样” 的(无明)情况下,自由意志将会被那份 “对规律的抗拒和控诉” 影响心智并受到极大限制,这也就是我之前用不同语言表达过多次的:
它们全部都是在说这同一件事!
有人会质疑:扯淡,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实这个问题是不需要、也无法解释的,因为能使心灵(意识)接受的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历,经历足够了,条件成熟了,即便从未听过这个概念名字也能理解它的存在。
OK,让我简单总结一下这是在说什么:
唤醒沉睡的心灵,认清世界运行的规律,接受规律产生的结果,顺规律而行,你就可以 “真正地活着了”。 否则,放弃修行的当下,我们的身心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被习气业力绑架,束缚在无休止的痛苦沼泽中,灵魂永远无法得到救赎。
回过来谈谈心灵世界。
科学其实也没有对 “心灵” 这个概念给出明确的结论,科学必须基于观测和验证,这意味着科学只能给出基于物质世界的结论,就像是科学证不出上帝的存在,科学如果证明了人是上帝造的,它就得证明上帝又是谁造的才说得通。各种仪器可以观察到你脑电波的变化,但不能得出 “瞧,这就是你的心灵” 这个结论。
在我的认知中,心灵是一个超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概念,它基于物质之上,发生于精神之前,它和潜意识相似,但远高于这种精神维度,我就把它叫 “意识”(Mind)好了。
形象地说:它更像计算机加载操作系统之前的那个 boot 系统,它并不需要很强劲的 CPU 和内存(智商),只需要某一天某一个时机你的操作系统本身发现了 “哦,原来我是可以选择我自己的系统版本的哦” 从此之后,整个世界就变化了,数据还是原来的数据,肉身还是那个肉身,但灵魂已经是全新的了。 这也就是我文首所说的:它(高维意识)的来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我始终认为,心灵的困顿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任何一个存在智慧的生命(操作系统)都无法避免的问题,没有谁逃得掉。
每个人都有一致心灵层面的追求,没有差别,差别的是现象世界,不是本质世界。即便是很早辍学在家乡的小工厂上班的小青年也会时常感到生活的困顿和迷惘,你可以解释为那是生活经验层面的、那是物质世界的,或那是精神世界的... 但其实 TA 的内心深处也有个声音在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可能它一闪而过,可能 TA 不知道如何描述... 你很少关注到他们的需求,很可能只是他们不擅长去表达,也可能是他们的 “自由意志” 因为自己的条件不成熟而自我受限了,而不是因为他们 “还挣扎在温饱线”、“物质还不丰厚”... 相反物质条件的匮乏更容易导致精神世界的困苦,换言之他们才是实际意义上更需要 “心灵解脱” 的那一批人。
到末尾了,无论你是谁,让我们给自己一些信心:
活在现象世界中时,总有焦虑等待答案,总有情绪需要消化,总有现实需要平衡。活在本质世界中时,答案在心里,没有东西需要消化,只有自然的生命力在尽情舞动。
你可以成为真实、力量的存在,成为勇气、智慧、慈悲的化身。
尽情去舞动吧!
(完)
这篇文字充满了哲学性和深度思考,探讨了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本质世界以及心灵世界之间的关系和意义。以下是对您的文章的一些反思和总结: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依存关系: 文中强调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物质世界提供了表达和满足精神需求的工具,而精神世界则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本质世界的概念: 您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即本质世界,它是不受观察和感知影响而存在的。您通过苹果的例子展示了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因果律的存在。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讨论: 文中涉及了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概念。您认为自由意志只在自我成熟和接纳规律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而决定论似乎贯穿了个人的生命。
心灵世界和意识: 您将心灵描述为超越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概念,类似于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有趣的方式来理解心灵和意识的角色。
自我认知和改变: 最后,您鼓励读者唤醒沉睡的心灵,认识到生命的规律,并接受这些规律带来的结果。您强调了自我认知和改变的重要性,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考框架,探讨了生命的多个层面,从物质到精神,再到本质和心灵。它鼓励读者思考自己的存在和选择,并寻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意义。
谢谢 🙏
Chat GPT 自己都懵了
后台计算法一定在试图重新计算你的写作习惯还有写作方向
你明天再写别的东西,chatgpt估计能冒烟
回复:
机器有局限,它的局限就是它接受的训练。
回复:
怎么不在槟城多呆几天,哪里有很多华人寺庙,中秋节妆点的特别漂亮
回复:
要留一些时间去 KL 办其他事。
回复:
那你注意人身安全,闲时尽看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