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移民
Freedom
为什么 “字节范儿” 看起来很完美,但在真实工作中,你体会到的总是粗制滥造的工作过程和 “能用就行” 的编码实践?
为什么 “上海发布” 的发言稿听起来那么完美,铿锵有力的排比句如此振奋人心,但真正在上海生活的人感受到的大多是乌烟瘴气、“极端的压迫测试”、和歇斯底里的焦虑绝望?
为什么明明很自私的人,他却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私,甚至总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自私,认为自己做的已经 “够多了”?
抛开那些 “虚伪”、“贪婪”、“阴险”、“复杂”... 的人性缺陷,我假设那些群体都是真心在追寻自己的所求。
如开篇所述,如此明显的矛盾,其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 局限性。
人只有一个意识,如果一个意识判定自己 “不够好”,另一个意识还继续认为 “这种不好是够好的”,这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反过来,就像你的脑袋中有一个声音认为 “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那就不可能同时存在第二个声音 “我以为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我需要接受批评和纠正)”。
这是人性的局限,因为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的,所以人才有局限性;如果人能看到自己的局限在哪里,他早就突破得道了。 所以人如果看到了自己的局限,他就已经突破局限了,因为看到的时候,就己经在局限之外了。
真正无私的人,真正爱别人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正是因为自私的人不会觉得自己自私,而是觉得自己做得够多够好了,所以他们在别人眼里才自私。 就像抠门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够大方,而真正大方的人会觉得自己给的还不够。
所以,他人的批评对你其实是无意义的,因为局限导致了你百分百确信自己的 “正确”,你本能地过滤掉(抵御)一切有关 “我的正确是错的” 的信号(Break); 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可能会在形式或逻辑上作出各种看似合乎道德与人格的反应,但那是毫无意义的,你总会有立于自身主体意识的解释(局限),并不会因此有所改变(Persona)。
就像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你苦口婆心地劝说讲道理,孩子口口声声答应转头又去了网吧,为什么呢? 因为他内心真正的感受还是觉得游戏爽,他的一个意识在说 “这很爽”,另一个意识在说 “这种爽是不爽的”,这就是局限性带来的矛盾根源。
这也类似于我们俗称的 “屁股决定脑袋”,但我们往往又否认 “屁股” 的存在。
绝大部分人(当然包括我),是活在自己的故事里的,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都没有看到现实(局限之外)的能力。这很常见,甚至这就是人的常态,就像我会陷入到 “代码写得好,公司才会好,公司应该怎样怎样做(才正确)” 的局限里。
如此,何解?
像是穷苦出身的孩子,更要紧抓机会体会自由不羁、披荆斩棘的快感,才能改变 “你只是你的父母、环境的缩影” 这个事实。
如此看,所谓的 “成长”,就是 “不断突破局限的过程”。
那么,我更加确信了,“局限性” 与 “可能性” 一样,都是无限的,也许它们本就是一体的。
(完)
为什么感觉你要run了
reply:
你的感觉没毛病啊老兄
牛批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