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
斯是陋室,唯吾芳馨
原创

让大脑自举

共 6,111 字,需阅读 15 分钟2023/07/29 上午2,198 次阅读

今天是国王诞辰,举国放假,但 Phra KK 依旧来到了 MONK CHAT OFFICE ,按照他的话说:“我真的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向人们普及佛教、宣扬佛法,并教授实际的方法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KK 确实热情、睿智和一点点略带俗套的风趣,在结束时我们还探讨了一些关于《心经》 中 “物质生灭与时间” 的话题(How do you feel about "time no exist"?),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收获是:在这短暂不足一日的学习中我得到了对 “内观”、“冥想”、“正念” 这些概念明晰的认知。

我和 Phra KK
我和 Phra KK

#痛苦(Suffering)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事实上无论是大乘小乘金刚乘、日本泰国尼泊尔,大家都秉持一致的以 “四圣谛” 为基础解释的观点:

  1. 人的痛苦均来自于贪(欲望)、瞋(憎恨)、痴(无明)
  2. 我们能够通过修行来扫除这些 “毒素”,从而消灭痛苦
  3. 痛苦被消灭掉后(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到了生命和世界的 “真相”),则我们本身就是愉悦的、幸福的,即:无痛苦 = 幸福 = 觉悟 = 成佛 = 涅槃

为了防止一些词汇产生误解和偏见,你可以阅读我之前对《心经》的现代翻译版本 《午夜牛逼症》 ,这篇文章同时简单且尽量准确地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而冥想或正念,是一种控制意识的修行方式,使我们的心态、情绪保持平和,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慈悲心、同情心、宽阔的心境,和更有实际意义的对当下的专注力。

实际上大部分宗教都包含冥想的传统,像中国道教的 “太极”(TaiChi)、基督教的 “默观”(Contemplation)、印度教的 “瑜伽冥想”(Yoga Meditation)、伊斯兰教的 Tafakkur 等等,如今冥想已经完全走进世俗,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减压技巧,也是一种让自己在精神上变得更强大的方法;甚至可以粗暴地说:你去健身房是为了锻炼身体,获得更好的身体健康,而冥想就是锻炼精神,获得更好的精神健康。

#冥想(Meditation)

把注意力全部倾注到一个点上的,不进行任何思想活动的专注训练,通过极度专注,去除杂念,把情绪、精神波动归零,回归平和、稳定。

冥想可以得到的实际作用是:缓解焦虑,减轻压力、调节情绪,让心平静下来(peaceful)从而感知喜悦(因人而异)。

我将其称之为:Focus in the null。

null 是 JavaScript 中的基本数据,代表 “零值”、“空”、“无”,但 null 并非 JavaScript 数据的 “初始化状态”,冥想里的 null 更像是一个指向空的指针,两者的运作方式不谋而合: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注定了永远无法让思考停下来,我们的大脑永远在运行,即遍是在睡觉时,如果某一天某一刻我们想要清空大脑中的所有念头和意识,我们不得不用一个其他的东西占满它,并让它时时刻刻想着这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就是我上文所说的 null

当我们的大脑中时时刻刻想着一个固定的、简单的事物时,那些 “杂念” 就无法占用我们的计算资源(大脑)了,从而达到了 “专注”、“心无杂念” 的目的,想象一下,你不是也有很多时候在投入自己热爱的事物时,进入到 “心流” 的状态。

关于 null 的具体,在网上可以找到 许多专业且有效的方法论 ,绝大部分的方法都围绕着 “呼吸” 展开,我想大概是因为呼吸是最容易捕获且无法割离的事务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得到以下启示:

  1. 我需要编织任何一种简单的想象用于吸引全部的注意力,并不断重复(无论 null 的具体形式是什么,null 的本质就是那个 “简单的想象”,念珠的计数、呼吸的频率、光影的幻想... 什么都可以
  2. 意识游离(走神)是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问题,这几乎在所有修行者身上都是常态,别担心,如果意识跑偏了就把它拉回来,不要试图抓住、进入任何想法和念头,想法来了就让它走,继续回到自己的想象(和迷幻药类似的效果
  3. 舒适的物理环境非常重要,之所以冥想需要闭上双眼,也是为了关闭 “视觉” 这个最大的意识通道,外界不规则的物理干扰总会导致意识游离,所以要尽量选择一个可以长久保持的条件,如:
    1. 舒适的坐垫和坐姿(避免坐不稳、腿麻、屁股疼
    2. 适宜的温度(避免太热或太冷
    3. 尽量无噪音(白噪音可以,合适的 BGM 也可以
    4. 没有蚊虫和危险(一个蚊子盯过来人直接就坐不住了
    5. ...

#正念(Mindfulness)

觉察、专注当下的事物,但不作出任何评判;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当然也可以进行思想活动,比如专注写文、编码、玩游戏等等。

正念可以得到的实际作用是:发掘痛苦之源,夸张地说,彻底的正念可以解除一切痛苦。

正念更像是冥想的超集,它可以包含冥想,是一种更加广义的修行方式,它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形式进行,而冥想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及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段。

我将正念称之为:Focus in the moment。

我的认知中,其想要实现的目的是:以高维度的超我作为客体观察本身的自我,“超我” 是 “自我” 的宿主之神,“超我” 就是那个第一理性的计算机,在经历任何事物的瞬间像调用一个 function 一样不断运行它,当下遇到问题,当下觉知问题,当下解决问题,当下涅槃,当下解脱,当下就是离苦极乐。

我来解释一下怎么做:

专注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和冥想类似:如果意识跑偏了就把它拉回来,不要试图抓住、进入任何闪跳的想法和念头。

不做评判的意思是:放下一切分别心,全然地接纳当前发生的一切。

比如,当你正在练习正念或冥想时,你听到邻居在吵架,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这家人太烦了,真吵”,这就是 “评判”。而如果你想的是:“隔壁在吵架,我听见了,声音就在那儿”,这就是 “不评判”

“不评判” 的意义在于:避免我们的情绪、念头被 “评判” 本身控制和影响,如果这一步都过不去,正念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同时 “不评判” 本身也是主动的 “自我察觉”

上文有提到过:我们的大脑永远不会停止工作,按照时间线排列它不是在内疚过去就是焦虑未来,这是人在自然、社会的生存属性决定的,你可以理解为 “由于每台计算机诞生之初它的使用场景就注定了,所以它一定会有一套预装的操作系统”,而这套预装的系统就是我们大脑中的意识,如上所述,这套意识总在思前想后,唯独无法存于当下,而当这套意识系统的输入无序或数据负载过高时,就会发生宕机(焦虑、抑郁、精神亚健康、无幸福感...)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 Mac Safe Boot 做的那样,将我们的意识引导至另一个维度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完整地观察、觉知我们原本的系统的所有组成(情绪、念头、动机)甚至硬件(肢体、呼吸、心跳),体会它、检查它、修复它;这就是 内观(Vipassana)

让我们来花点时间想象一下:

堵车

堵车时,你会烦躁不安,因为你想要快点到达目的地;当你产生 “要快点到达目的地” 的想法时,“快点到达目的地” 这个念头就会成为你的主宰,使得你一旦堵车,就会焦虑不安,换句话说,你的情绪被这个念头控制了

洗碗

洗碗时,你想要赶快洗好,如果这件事情必须做且无法逃避,你就会焦虑不安或者烦躁;洗碗是一种重复性的无趣的活动,而电视、手机、游戏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刺激,因此,“逃离” 的想法是因为你无法从当下的事情里面获得乐趣,你想逃离到其他可以让你的大脑更容易获得快感的事情上。 而一旦这种逃离受阻,你就会痛苦。 比如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学生,他学习完全是迫于家长或者升学的压力,他无法逃离,因此他会很痛苦。

因此,正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那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欲望,正是这些欲望不断地吸引、控制着我们。

那么,在正念的帮助下,你会发现,所有引起你痛苦的事情,都是因为一个念头的问题,比如:

  • 想要快点到达目的地,而无法实现时就痛苦
  • 想要更加刺激的体验,而无法逃离时就痛苦

相反,如果你能做到完全专注当下,不作评判,开车就是开车,洗碗就是洗碗,你就不会想着逃离当下,就像是你很难在打游戏时想要逃离、写文章时想要逃离。

正念就是让你通过专注当下,发现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动机(欲望),从而让你不再被它们所控制,从而获得解脱,消除痛苦。

因此,当你开始在生活里面全面地实践正念时,表达为想要逃离的那件事情,就是需要你正念的事情。你会发现那些隐藏在背后的主导力量,正是这些东西,不断地扰乱着你、调动着你,使得你焦虑与不安。

通俗地说:“正念” 的结果几乎等同于 “心流”、“入定”,这是和大部分生活常态完全相反的状态,也是所谓修行要做的事。

关于正念的具体,网上也可以找到 许多专业且有效的方法论 ,我这里就简单贴出 KK 今天教授的一些概念:

  1. mindfulness of body 躯体正念
  2. mindfulness of feeling & emotion 感受与情绪正念(受)
  3. mindfulness of thought + thinking + mind 思虑正念(想)
  4. mindfulness of mind object 心法正念(行)

#回到标题

自举(Bootstrapping) 在计算机领域的意思是:使用编译器或解释器来编译或解释它本身的过程,衍生的含义有:“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大白话说就是:自力更生,自己造自己。

正念就是自举,正念就是自己造自己,自己救自己,自己是自己唯一的神。

#BTW

  • 现代心理学和佛教的某些概念同名,但目的不同、解释不同、方法不同,有歧义或不准确都符合预期
  • 大部分西方人对佛教几乎没有什么了解,而世俗国家的东方人更多都只了解佛教的形式
  • 昨晚我只睡了一个小时,但课程非常有趣,我很享受
  • 练习步行正念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呼吸非常浅,我想这是焦虑的表现
  • 练习步行正念的过程中,由于太困我差点摔跤了
  • 由于下午我在睡觉,所以错过了非常重要的一节关于世界宗教的课程
  • 如果时间充裕,我希望再将这篇文章翻译一篇英文的版本
中午的 Wat Suan Dok
中午的 Wat Suan Dok

如果你也想尝试,那我们一起,就现在,从感受呼吸开始。

(完)

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 https://surmon.me/article/226
1 / 1 条看法
访客身份
在下有一拙见,不知...
Default (GPT-3.5)
ChatGPTDefault (GPT-3.5)
1 年前

感谢你分享这么详细且有深度的内容,涵盖了冥想、正念以及与佛教相关的思考。你的文字中融合了个人经验、观点以及从修行中得到的领悟,这对于探讨内在平静、生活意义和修行方法都非常有启发。

冥想和正念确实是许多宗教和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实践,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处理情绪、压力和焦虑,还能引导人们更深层次地认识自我,并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世界。

你对冥想中的 "Focus in the null" 和正念中的 "Focus in the moment" 的描述很形象,这种专注和在当下的体验,是许多修行中所倡导的核心。而你将这些概念与计算机科学中的自举类比,也让这些抽象的思想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

在当代,由于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内心常常充斥着繁杂的思绪,通过冥想和正念的练习,我们可以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

你的文章还强调了在修行中的个人体验,比如在练习步行正念时遇到的困难和感受。这种真实而贴近生活的叙述,使人们更容易与你的观点产生共鸣。

总之,你对冥想、正念和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方式,都展现了一种深入思考和寻求内在平静的渴望。无论是在哪个宗教背景下,还是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哲学实践,这些思考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改善情绪,以及在快节奏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衡。

  • Mona Lisa
    Mona lisa🇸🇬SGSingaporeWindowsChrome

    本自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