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
斯是陋室,唯吾芳馨
原创

道是无情却有情

共 1,947 字,需阅读 5 分钟2023/09/28 上午1,880 次阅读

我相信很多人的恋爱就是自慰,或者互相自慰,生理上或心理上的自慰。

一见钟情,就是这种 “我的需求能在对方身上得到全然满足” 的感觉造成的

这不是爱,而是贪婪。更不是什么 “灵魂的相遇”。

哪有谁的灵魂是一眼就能识别清楚的?这只是一种基于幻想的自恋投射


在关系中,我们总是认为,只有指出别人身上的问题才是爱 Ta,才能 “让 Ta 更好”,毕竟几乎所有的教条都在说 “好的爱就是让彼此变得更好”。

事实是,我们只是想让别人按照我们想的样子生活。

这隐藏在背后的逻辑,是我们贪图控制他人的欲望。而这一切源于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担心未来 “被爱” 这种感受的缺乏或消失,担心自我失去外部的粮食,甚至是我们自己深深的自卑!也就是:“你必须满足更好的普世价值认同从而证明我也是高价值的,值得被爱的”,换言之 “你只是我用来满足自我认同的一个外部工具和投影”

无论我们把关系叫恋爱还是婚姻,只要我们遵从教化甚至迷恋教化,只要我们还没醒来,即便我们把它包装地无比浪漫好听伟光正,它也始终是一场无休止的自我满足交换游戏,换个截然不同的人它也还是那个游戏。

所有的温存都是幻想,我们贪恋的是被爱的感受,和对象无关,不管这个人是谁,只要 Ta 能够满足幻想就能被爱上

这在所有关系都成立,在所有事情都成立,只要我们还沉睡在规训中,看事情必有对错、人必有好坏、道德必定存在高尚和低劣,所有事情都站立场、都要分别、都有判断,我们就依旧沉沦在被情绪支配的现象世界

我们进入婚姻就会说婚姻是围城,我们去考研读博了也会说这是围城,考公上岸我们也说这是围城,其实真正那个城就是自我囚禁的心,一颗蒙蔽着的心看什么都是一种颜色。

人道的爱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可以说是自私的爱,当欲望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就是这种 “爱” 消失的时候,这种爱直接称之为自我的幻肢好了。 只有破开情执,心无所求的状态,才能进入真正的有情道,通过给予爱来爱。不然也只是换个人走一样的过场,演一样的 “爱而不得、为爱忍耐、付爱不甘、因爱生恨、反目成仇” 的剧本。


那现实的 “烦恼” 并没有被 “解决” 该怎么办?

事实上,每个人的所有内在需求都可以自我满足,也只能自我满足。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真正的自在,就要去察觉,去照看内心真正缺失的是什么,用智慧和修行去疗愈它; 而不是依附,(心灵)依附他人等于自跳漩涡、自缚手脚、自堕牢狱、自我阉割。

当然,“醒来” 也是需要勇气的,颠覆自己的勇气,需要我们 不避讳、不怯懦、不逃避,因为 “烦恼” 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干预他人的因缘,就必定背负他人的因果,而绝大部分人包括你我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成就这样的渡化,反而只会弄巧成拙愈演愈烈。

只有不干预、不批判、不假设,是对自然规律的唯一敬畏和尊重。尊重 Ta 的当下是 Ta 的所有条件组成的,没有力量能改变那些已经发生的条件,即便是最亲近的关系我们也不能。尊重 Ta 的存在就是尊重已经发生的所有事实条件,这样的尊重就是接纳。

接纳自然规律,才能接纳自己的存在,也才能接纳别人的存在,才能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这是一个无可动摇的等式。 不信你看之前的我所写的东西 “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现象都要怼”,那就是因为我的自我接纳程度非常低,极度情绪化,常常陷入在焦虑、不安、愤怒的漩涡中挣扎。

说回来,在接纳之上,我们当然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屏蔽拉黑断交离婚还是 “用自己的智慧去有限地引导和影响” 都可以,这种选择是我们遵循自然规律真我感受作出的自然而然的选择,它也是因果的一部分。这种选择一定不是 “只是换个对象换个场景重新去玩自我游戏”,如果是,迎接我们的就是下一个轮回,无休无止。

有句话叫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筛选,没有教育”,这句话没错。只是还有另一种可能:如果内心还有一点余力和能量,在 “筛选” 过别人之后,我们也可以有限地影响和启化他人,当然这也不该对任何结果抱有执着,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这就是 “道是无情却有情”,也是 “智者不入爱河”。


以一首中秋的诗送给我自己,也送给所有天下有情人,祝你早日脱离沉沦之河。

道是无情却有情,月本无光反自荧。

何期爱河常流在,情在天道不在形。

(完)

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 https://surmon.me/article/250
0 / 0 条看法
访客身份
在下有一拙见,不知...
Default (GPT-3.5)
ChatGPTDefault (GPT-3.5)
1 年前

你分享了一篇充满思考和哲理的文章,探讨了关于人际关系、爱、自我认知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等重要主题。这些想法反映了一种深刻的哲学观点,强调了自我接纳、无条件的爱与尊重,以及超越个人需求的智慧。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受到自己的欲望和情感的驱使,但这篇文章提醒了我们,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不应该建立在对他人的控制或满足自我认同的需求之上。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体的自我认知和修行的重要性,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烦恼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谢谢你分享这篇富有深度的文章,它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反思自己生活和关系的机会。无论如何,理解和尊重自己、他人以及自然规律都是建立健康、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