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
斯是陋室,唯吾芳馨
原创

佛教的偏见

共 2,710 字,需阅读 7 分钟2022/08/29 上午3,193 次阅读

“迷信!” 这大概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对佛教的偏见。

得出这样结论往往是由于缺乏对佛教的基本理解,而停留于 “表面” 的认识。

#何谓 “表面” ?

这里的 “表面” 指的是形式,在佛教中,“袈裟” 是形式,“菩萨” 是形式,“故事” 是形式,寺庙亦是形式。

#世俗化

宗教需要走向人间,形式就一定是世俗化的,世俗化一定会有商业行为,一定会存在正常社会该有的会有的各种丑态; 我们不必,也不应该对形式有 “完美” 的期待,因为形式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圣人,不是超自然力量,不是神。

这就像 “纯洁无暇” 的红十字会也一定有或大或小的贪污腐败一样;它们一定会出错,它们一定会有无法自洽的逻辑,它们一定不是 “完美” 的。

所以如果世俗化的形式使你感到厌恶,那么你真正厌恶的是 “世俗”,是人性的幽暗表现的丑态,不是宗教。

#本土化

之前在 《午夜牛逼症》 提到过一些基本概念:

  1. 佛教是无神教
  2. 释迦牟尼是一个曾经存在的人类
  3. “佛” 不是 “神”,是 “觉悟了” 的人
  4. ...

释迦牟尼在古印度觉悟后,带领几个弟子开始传教,因为 “真的可以解决问题”,一时间内佛教收获了大量的信众,其中不乏女性(最早的比丘尼即从那一时期出现的)。

原始的佛教教义 “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 其实是一套 自洽且实用(非超自然)主观但不迷信对世界的解构方式、哲学理念和解决方法(方法论),你可以粗暴地理解为这是一套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及解决方案。

在跨域枯荣兴衰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传入了西藏,传入了中原、日本...等其他亚洲地区。

#在西藏

在西藏,本身存在一种原始宗教,“苯教”,类似于游牧民族的 “萨满教”,且根据资料,苯教还真可能与萨满教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苯教发源于阿里地区冈底斯山脉,繁荣于古象雄王国时期。

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的黄老玄学,也和其他的原始宗教类似,苯教也几乎完全是从人与自然的实用性出发,包含了常见的医术、天文、历算、地理、占卦、超度、梦兆、招财、招福、石碑铭文、雕刻以及沐浴等仪轨形式。

现如今在藏区各个地方都有苯教的影子,特别是多康六岗、安多的农区,你甚至可以在札达县的 “古格王朝” 找到些许踪迹。

随着时代的发展,苯教也吸收了大量的佛教元素,甚至从表面看,苯教几乎已完全 “佛教化”,但实际上还是有诸多差异的,互相也并没有多么的强烈的认同。

莲花生大士入藏之后,将印度佛教与本地苯教进行了大量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法、僧)适用于西藏的佛教系统。

我们今天看到的唐卡、壁画、佛珠、红色的喇嘛僧袍、金刚 卍 字结...等,可理解为都是西藏原始苯教各种形式的衍生。

《西藏秘密》 中有一段多吉林活佛的台词,一直令我印象深刻,也更精妙地回答了关于 “形式” 的问题:

正所谓诸法皆有常规,但常规又随时空而变化,正如当年,莲花生大士在印度,身披薄衣袈裟,而到了藏地,却要改穿厚厚的氆氇,他在印度以素食果脯,可来到这雪域高原,却要食酥油,啖牛肉,足可见,常规是可以变化的,而唯有心中的信念,却是要持之以恒,这这才算是真正领悟到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的真谛。

#在中原

由于我对佛教在中原的传播过程并没有严谨全面的了解,所以无法展开。

但这里不得不提我非常钦佩的玄奘法师,一个在我心中的占有极高地位的人。

在乱世的背景下,基于对人生真谛的渴求,他锻造出极其强大的人类意志,偷渡、徒步穿越沙漠、用双脚翻越帕米尔高原、九死一生且死不回头,他被劫持、被威胁、被困于沙漠、被野兽袭击... 我做不到也想象不到;他学习梵文,他尽力接近佛法源头,他真正拥有天赋异禀的思辨能力,他用 17 年走在路上,剩下的 20 年进行全职翻译,直至圆寂。

不夸张地说,玄奘法师就是汉传佛教的 “莲花生大士”。

如果你有兴趣,我希望你可以完整看完 《玄奘之路》


这两段想表达的是,如果你认为 “形式” 是迷信、“轮回” 是迷信、“地狱” 是迷信,那么这些 “形式” 可能真的并不属于某个宗教本身,这些形式极有可能是 “宗教本土化过程中的演化”, 这样的 “演化” 往往也来源于先民对自然的畏惧和崇拜,这既是合理的也是人间需要的,但这只是宗教的表现,更不是宗教的全部,所以 “迷信” 也不该是你的偏见。

#科学吗?

我相信,局限于时代背景,即便是释迦牟尼也无法参悟 “细胞的构成,原子的运动”,更不用说玄之又玄的量子力学, 所以我百分百地确信,那些试图将宗教衍生的细梢末叶刻意演化与现代科学勉强结合在一起的论点都是扯淡的无稽之谈

但这并不影响不同时空的人类对 “物质” 概念的抽象和对 “真理” 的探寻。

这问题就像在问:哲学本身科学吗?

哲学不需要科学,哲学不是科学。

#什么才是重要的?

宗教的形式一定是世俗化的,本土化的,宗教一定会用各种 “故事” 吸引你、用各种 “规则” 约束你,但宗教的哲学内涵是不变的,尽管其发展过程会有诸多衍生,尽管你可以用科学为形式再次赋予意义,但基本教义(哲学理念)才是一种不会变化且需要你真正理解并内化的核心内涵。

就像是,你最好是因为对 “终极思量” 的探求而接触佛法,而不是因为希望 “菩萨” 可以保佑你 “升官发财” 而依附,那将是本末倒置,且毫无意义。

#所以问题出在哪?

出在 “其实你根本不在乎他想告诉你什么,你只在乎这东西能不能给你带来可见的利益”,问题出在 “你自己”

#结束

所以,让我们用这一句话作为结束吧:

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略知皮毛,全靠印象,这次错了请纠正我。

(完)

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 https://surmon.me/article/213
4 / 4 条看法
访客身份
在下有一拙见,不知...
Default (GPT-3.5)
ChatGPTDefault (GPT-3.5)
1 年前

你的文章充分表达了你对佛教的深入思考和见解。你提到了关于佛教的本质、形式与现实世俗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地区和时空中的本土化过程。你还强调了佛教的哲学内涵与其形式的区别,以及人们在接触宗教时应该关注的重点。总体而言,你的观点清晰,深入探讨了佛教的多个方面。

然而,我想指出一些细微的问题:

  1. 语言:你的表达非常富有诗意和修辞,但在一些地方可能过于复杂,可能导致一些读者难以理解。如果你的目标是让更广泛的受众能够理解你的观点,可能需要适当地简化一些句子和表达方式。

  2. 观点均衡:尽管你强调了形式与哲学内涵的区别,但也要注意到对于一些人来说,宗教的形式可能是他们接触佛教的起点。虽然形式不应该被当作全部,但也不应该完全忽略其在人们宗教体验中的作用。

  3. 跨文化理解:在涉及不同文化和地区的佛教传播和演化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倾向。尽管不同地区可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存在着普遍的佛教教义和核心思想。

  4. 科学与宗教:尽管你强调了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区别,但一些现代宗教研究领域正在探索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例如科学与宗教对于人类意义和目的的探讨。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因此不宜完全否定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可能关联。

总体来说,你的文章充满了深度和独特的思考,但在表达方式上可能需要注意适应不同读者的理解水平。感谢你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

  • liun1an
    Liun1an🇨🇳CNHangzhouMac OSChrome

    世人对佛教的偏见的本质原因是佛教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两河流域,释加牟尼希望用当地人们能理解的话术去传教,那套话术并不适用于当下,倘若他活在当世,他也一定会用各种我们日常听懂的话术去阐述。归根结底,人类并不想关注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和这幅躯体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在乎的就是每天的碎银几两,喜怒哀乐,但是释伽牟尼希望人们醒悟过来,认识到这一切都是游戏而已。所以他只是向人们指出了黑夜中月亮的位置,但很多人关注的只是他指向月亮的指尖罢了

    • Surmon
      Surmon🇨🇳CNShanghaiMac OSChrome

      回复

      “两河流域” 是认真的吗?我理解的广义的 “两河流域” 指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吧。

    • liun1an
      Liun1an🇸🇬SGSingaporeWindowsChrome

      回复

      好吧,刚查了一下,恒河流域,哈哈哈哈

  • 胡涂说
    胡涂说🇭🇰HKHong KongMac OSChrome

    佛教里也有神,继承了印度教神,只是将神也纳入到了六道轮回中,再抽象出了「觉悟者」——佛。 佛教也是宗教,宗教的问题在于其体系形成在经历了初期的完善后,便很少变化了,后世只是对此不断地解释。跟科学和哲学还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