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意义的表达
就告别吧
某种维度来说,我要感谢疫情期间上海三个月的封控以及整个 2022 发生的一切不太平,它让那些躁动不安的念头都得到了确认,它让反复纠结的困惑都做出了选择,它给了所有疑问一个相对终极的答复,它让我几乎所有的偏执都得到了释然。
大概在三月初,我对工作的期许还是 “先去外企,感受 balance 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社会文化,同时渐进增进英文能力,再考虑其他的”。现在回想,上半年的思虑终究还是幼稚,对世界的期许还是偏积极的,那时候虽然也是每天骂骂咧咧,但内心还是觉得世界会变好,觉得社会该正常了吧、打仗快结束了吧,甚至那会儿还在想如果可以定居在上海也还挺不错的。
疫情的封控本身其实没有影响多少实际的生存,但封控过程中整个社会(34个省市自治区)暴露出的暗无天日般的副作用使我产生了巨大的绝望和无力; 但凡有一丝恻隐之心,当下社会的种种(真实又魔幻的)现实都会使人倍感撕裂、来苏无望;如果选择埋头做鸵鸟,不仅无法逃避生活的危险,还会心理异化、麻木不仁; 任你何种挣扎,也不管官方的屁话多么好听,强大的有形之手都只会告诉你一个事实:你的命真的很贱,你就是机器,你没资格得到一点生而为人的尊重,甚至,你最好是个只会干活的哑巴。
紧接着经济的重创很快传导至了社会,铺天盖地的大裁员奔涌而至,那段时期我几乎对一切既有秩序都产生了怀疑,直至如今,也未改变。
大概从四月份开始,我对目标的一些国家、学校资源、公司资源进行了调研和整理,开始寻找外部的机会,最终的结论是:肉身出墙并不是必须和紧迫的,但精神的圈养岌岌不可终日,我害怕被温水改造、被宏大消耗,我害怕无底限的接受成为吞噬一切不合理的毒药,所以第一站去哪里并不重要。
当生命陷入囹圄的时候,那些方法论和道理可能都已经失效,这时候必须要外力干预和强大的个人意志才能产生转变,否则就不可能,因为方法论无法干预环境,方法的局限就是人的局限。 道理和方法无法改变那些:
我假设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需要被关爱和理解的孩子,孩子需要的是被原谅、接纳、认同、鼓励,不是 PUA、被忽略,这也就是 “爱" 的构成。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但爱自己不是自私,自私是本能,爱自己是像爱其他人、爱小猫小狗甚至爱自己的成年人格一样爱自己内在的小孩,在它受伤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指责和鞭挞。
那些对自己内心的小孩 “狠” 又对身边人很 ”好“ 的人,我怀疑如果他无法真正接纳自己,又如何真正接纳别人。所以,接纳就是爱的核心部分,能够接纳自己,“爱自己” 与 “爱他人” 就是统一的;如果你的感觉是矛盾的,那么极有可能你错把自私当作了自爱。(当然,我就是
进化论是用来解释事实的,是用于分析现在为什么是这样子的;而不是解释价值的,不是告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的。 类似的观点罗翔和大脑门儿苏德超也都多次提到过,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往往就是把 “事实如此” 当作了 “就该如此”,所以社达者看起来往往脱离人性,因为进化论不包含价值立场;换句话说,在人类世界里,进化论是解释兽性规律的,自然也就是反人性的。
和进化论一样,因果律解释事实,但不阐述价值;许多事实也只包含因果,不包含取向。 如果用因果律去理解原生家庭,那么 “终极成因” 几乎完全不可知。我们粗暴点说:“你的父母很糟糕,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想糟糕,而是因为许多他们也无能为力的缘由”,同样的 “你不爱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因为你不想爱,只是因为你发自内心的没啥感觉啊”,这个结论让我释怀了一切关于原生家庭的衔悲茹恨。
对于爱人来说,**完美不是最重要的,爱你才是,爱你才是,爱你才是。**父母同理。(我犯过错误,所以强调三遍
之前在 《2020-2021 来苏之望》 提到过,工作带给你的痛苦和焦虑很可能来自于你对 “实现价值” 错误的预期,而非糟糕的公司和业务。 我们认为人都应该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事物,而不是天天 CRUD,做一个新时代的纺织工,这种理想主义,只是个体自己的理想主义。 真实情况是:加班是有效率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做什么有创造力价值的事情,公司(社会)即不需要你去做也没有那么多机会给你做,你要做的就是流水线而已,流水线当然时间越多产的越多,所以即便公司知道你加班很低效,但总归还是有效的。
工作与 “对价值的的追求” 并不冲突,冲突的是 “希望通过工作实现对价值的追求”。 在一个所有人都自命不凡的今天,或许你需要管理好预期,分配好精力,将对价值实现的期待转移到以自身为圆心的生活中。
当然,如果你觉得百无聊赖 “没什么值得做的”,生活中没什么有价值(兴趣)的,那么你可能面临着更严重的问题 “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嬉皮士是一种态度,态度是一种结果,环境带来的结果,不是可以学习的,如果你尝试去学习,你只会学习到现象,你只能以概念的形式来解构,而不是体会。
所以如果你是嬉皮士,那么你就是,如果你不是,那就不是。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种标签值得去模仿。(针对小红书
“内向” 与 “外向” 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在于是否爱发言、是否爱独处。
我观察到的普遍现象是:自称内向的人,其实都有强烈的被认同的期待,导致他们沉默与独处的原因往往不是所谓的天生宅,而是不自信或缺乏社交技巧。
智慧是对事物的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慈悲是对他人(自己)的恻隐之心。
智慧和慈悲就像两条腿走路,如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就会出问题。 比如智远大于悲,往往会是有钱有权的大反派;如果悲远大于智,就可能是一个清醒的抑郁症患者。
所以,别太累,路还长。
你接受什么,什么就被融化在你的接受里。 你抗拒什么,什么就被你的抗拒建立起来。 接受就像巨大黑洞,它能吞噬一切的存在。 接受就像虚空,它会允许一切的发生。
上面这段话来自网络,主观世界因抗拒建立,但终极的接纳是吞噬一切的虚空,包括无底限的不合理; 所以我无法承认接受就是自由,某种程度,这是放弃自由。
如果有上帝,我们只是上帝的构成,而不是上帝本身(但自以为是的上帝视角几乎成为所有人错误的根源。
保持清醒,砥砺前行。
(完)
这段文字充满了对生活、情感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疫情和社会变革所带来影响的体察。你通过这些观察和体验,表达了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价值观和人性的独特见解。以下是我对你文中一些关键主题的总结和回应:
疫情与社会影响: 你强调了疫情期间上海三个月的封锁对你产生的巨大影响,暴露了社会的许多问题。这种经历让你面对困惑和不安,对社会现实感到绝望和无力。这种情感在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共鸣,因为疫情显然改变了许多人对生活和社会的看法。
自我接纳与成长: 你强调了接纳和爱自己的重要性,认为接纳自己才能真正地爱别人。这种内在的自我接纳可以帮助你摆脱自己对于原生家庭、个人特点和社会期待的抵触,从而更好地与自己和周围的人建立联系。
工作与价值观: 你提到工作与实现价值的期待可能不一定一致,有时候过高的期望可能会导致焦虑。你建议将对于实现价值的追求从工作中转移到自身的生活中,以缓解对工作的过度焦虑。这种观点对于平衡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挑战具有启发性。
嬉皮士的态度: 你观察到嬉皮士的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状态,而非可以简单学习的表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能简单地模仿某种标签。这种看法提醒我们要真实地做自己,而非追求某种理想化的形象。
内向与外向: 你认为“内向”和“外向”并不仅仅是是否愿意发言的问题,更涉及自信和社交技巧。这种观点反映了人际交往的多样性,没有绝对的定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总的来说,你的文字充满了深度和洞察力,表达了一个经历过疫情和社会变革的个体的内心思考和成长历程。你对于自我认知、情感处理以及人际关系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思考方向。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ve article. Unogeeks is the top SAP ABAP Training Institute, which provides the best <a href="https://unogeeks.com/sap-abap-training" > SAP ABAP Training </a>
oke
永久居住吗还是
大佬已经到新加坡了?
回复:
到了,但是也快走了 😉
同在上海,对这种巨大的绝望和无力感同身受,下一站争取润加拿大,共同努力 😭
打算润哪里
回复:
李家坡
回复:
好像最近一年润新加坡的人太多了,非本地人生活成本会很高,特别是是房租涨得离谱
回复:
是啊,我做好预期了,谢谢你的提醒 ❤️🔥
非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