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原生家庭和解
无解可和
“开心就好。”
我以前经常这样宽慰别人,尽管它没有什么心理支撑,对他人也毫无作用,就像一句「对,没错」的口癖一样。
开心就好,是「及时行乐」的开心就好,还是「解脱自在」的开心就好?
如果你从不去思考它,那就容易和无数的父亲母亲伴侣一样,活在自己都相信的故事里,再轻易地从一种虚伪的自私到达另一种赤裸的自私。 说着自己也搞不明白的话,再自私地指责着别人的「自私」,还要借此隐晦地表达一下自己的「伟大」和「不得已」。
你以为不自在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太考虑别人」吗? 不是的,那只是儒家在这片土地划下的一个圆晕。大多时候,你考虑「别人」其实都是在考虑「考虑别人后得到的社会评价反馈」和「自我心理形象的建立」而已。 儒家只是设计了或者说衍生了一种「为他人,反射我」的评价模式,最终都是要回到「我」的。
或者只是因为「自卑」或因为「低自尊」或者因为什么外部原因都好,最终你都一定必须绕回到「我」的感受,这份 ego 才是一切感受和行为的根源。
究竟来说,东西方的人性(心理、意识)构成是没有任何区别的,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不会有区别,只有形式有所区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文化」。所以,下次羡慕西方人「敢于表达自我」的同时,不妨也看看他们的自我背后所隐藏的别样的烦恼。
其实没什么人真的在考虑别人,你也不会例外;只要还有 ego 的存在,它能做的就是所有人都会依据本能做的一样的事:向外抓取,证明自己,获得感受。 你可以因此说整个人类都是「自私」的,这也是凡夫为何一定是凡夫,不会因为你我穿了件漂亮的裙子或喝了一杯高档的咖啡甚至发明了什么拯救人类的科研创新一样有任何改变。
你还会说「开心就好」吗?「自在」就好吧,尽管它非常不易,但那起码是真理的道路,不是自我迷惑。
以前我也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体验」,这样的信条陪伴了我十多年,我带着它去了很多地方,也经历了许多。
但那其实是膨胀的 ego 想要通过「特殊或足够丰富的经历」来印证自身的存在,它认为这能代表自己,能获得存在感,所以才拼命去创造。 它活在分别比较、不断的自我评价、充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执着中。一旦它失去行动的自由,或得到了非预期的评价,那所有的自满骄傲顷刻成为煎熬内耗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这样的「体验」还是「意义」吗?这样的「体验」就只是执着的表达罢了,和对一套房子、一个公务员岗位的执着没什么区别。
但这里不谈意义,只谈体验。
真正的体验就是 「流动的经受」,它不分好坏,没有好坏,一切都可经受,也只能经受。
看着它流过去就好,就只是一场游戏。
这也许是生命仅存的、唯一的、最崇高的意义。
(完)
难崩